立春新启 万物复苏
2025-02-03willie

2025年,在众多人的眼中,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。这一年的特别之处,不仅在于它是农历乙巳蛇年,更在于它将迎来两个立春。立春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标志着春天的到来,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节点。一般来说,每年只有一个立春,但在某些年份,由于农历和阳历的时间差异,会出现两个立春的现象,这就是所谓的“双春年”。2025年,正是这样一个双春年。
具体来说,2025年的第一个立春出现在农历正月初六,即阳历2月3日。这一天,不仅是春节假期的尾声,也是春天的正式启程。而第二个立春,则出现在2025年的腊月十七,即阳历2026年的2月4日。虽然此时已经跨入了新的一年,但在农历2025年中,它仍然是立春的一部分。
双春年的出现,在民间有着诸多说法。有人认为,双春年象征着好事成双,是一个吉祥的年份。在这样的年份里,人们往往会选择举办婚礼、乔迁等重要活动,以求得好运和幸福。同时,双春年也被视为农业生产的吉兆,预示着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然而,也有人对双春年持谨慎态度。他们认为,双春年可能带来气候的异常和自然灾害的频发。毕竟,春天是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,而双春年则可能让这种变化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。
节气物候
大自然有自己的律动,立春来到,大地苏醒,万物萌动。朱自清在《春》中写道:“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,欣欣然张开了眼。”阳光充沛了,风柔和了,雨水多了。“春到人间草木知”,花草树木、飞禽走兽的活动也发生了变化。
大自然的这种律动就是物候。立春第一候为“东风解冻”,东风送暖,缓解了大地的严寒;立春第二候为“蛰虫始振”,泥土里冬眠的虫子渐渐苏醒;第三候为“鱼陟负冰”,河面还没有完全解冻,鱼儿游上水面。

节气气象
立春是春天的前奏,立春之后,气温回升,日照时间渐长,降水增多。但这时候仍然是“春寒料峭”“乍暖还寒”。气象学上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。按照气象学标准,立春到来时,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,大约只有67万平方千米是春天。
早春时节,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往往相差10℃以上,大风、降温仍然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的主角,并常伴有小雪飘落。

节气农事
立春的农事活动是“天子耕帝籍,辨土宜”。在古时,立春这一天,皇帝亲自下地耕田,替苍生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“庄稼种在节气上”,立春过后,春耕开始了。我们在年画中,经常看到“鞭春牛”的场景,这也是立春的习俗之一。用鞭子象征性地抽打春牛,意味着一年农事的开始,同时也寓意送寒气,驱凶避邪。
“立春春打六九头,春播备耕早动手”,立春后还可能出现大风、降温、雨雪天气,农业生产仍要防范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。

节气花信
立春的花信风为迎春、樱桃、望春。“花动一山春色”,花开了,春意随风荡漾。
迎春花:一朵、两朵……越来越多的黄色花苞次第绽放,打破了冬季的沉闷,像是春天的使者。迎春花与梅花、水仙和山茶花被称为“雪中四友”。
樱桃花:一簇簇盛开的樱桃花随风摇曳、落英缤纷,捎来春的问候。唐代诗人皮日休形容樱桃花:“婀娜枝香拂酒壶,向阳疑是不融酥。晚来嵬峨浑如醉,惟有春风独自扶。”
望春花:望春花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,花朵大,色彩艳丽,外表和香味都很“高调”。望春花眺望春天,花红柳绿的春天就快到了。

节气文化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人们常常在立春的时候“咬春”:北方地区的人们吃春饼、萝卜,南方地区的人们吃春卷——虽然食物不同,同样都是对春天的期待。天气寒冷,但人们的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靠近而向往着春天。

总之,2025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。它既有双春年的吉祥和美好愿景,也有“九人分饼”的担忧和不安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。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,我们也要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;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,我们也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社会的公平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、共同繁荣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让我们一起努力、一起奋斗、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!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精神来迎接2025年的到来!千逸君相信:无论未来有多少未知和挑战,只要我们携手同行、勇往直前、不断创新和进取,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、实现更加美好的梦想和目标!